360点游网 科技 研究发现麦蚜唾液蛋白 激发小麦防御反应新机制

研究发现麦蚜唾液蛋白 激发小麦防御反应新机制

9月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该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研究员张勇及其团队发现,麦长管蚜唾液蛋白SmCSP4作为激发子与小麦转录因子TaWRKY76互作,进而可激发水杨酸介导的防御反应信号通路。该研究丰富了蚜虫—植物互作分子机制,为小麦抗蚜育种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麦蚜是我国一类农业害虫,研究麦蚜与小麦的互作关系,明确小麦抗蚜分子机制,可为小麦抗蚜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发现,化学感受蛋白SmCSP4在麦长管蚜唾液腺中高表达,在蚜虫取食过程中可被分泌到小麦组织内。该蛋白与小麦转录因子TaWRKY76互作,抑制了水杨酸降解酶DMR6基因的表达,导致小麦植株水杨酸含量增加,从而激发了水杨酸介导的小麦防御反应通路。这使得小麦胼胝质和过氧化氢大量积累,提高了小麦的抗蚜性,使麦蚜在小麦韧皮部取食的历期缩短,蚜虫的存活率与繁殖率显著降低。

 

9月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该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研究员张勇及其团队发现,麦长管蚜唾液蛋白SmCSP4作为激发子与小麦转录因子TaWRKY76互作,进而可激发水杨酸介导的防御反应信号通路。该研究丰富了蚜虫—植物互作分子机制,为小麦抗蚜育种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麦蚜是我国一类农业害虫,研究麦蚜与小麦的互作关系,明确小麦抗蚜分子机制,可为小麦抗蚜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发现,化学感受蛋白SmCSP4在麦长管蚜唾液腺中高表达,在蚜虫取食过程中可被分泌到小麦组织内。该蛋白与小麦转录因子TaWRKY76互作,抑制了水杨酸降解酶DMR6基因的表达,导致小麦植株水杨酸含量增加,从而激发了水杨酸介导的小麦防御反应通路。这使得小麦胼胝质和过氧化氢大量积累,提高了小麦的抗蚜性,使麦蚜在小麦韧皮部取食的历期缩短,蚜虫的存活率与繁殖率显著降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研究发现麦蚜唾液蛋白,激发小麦防御反应新机制

360点游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研究发现麦蚜唾液蛋白,激发小麦防御反应新机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研究发现麦蚜唾液蛋白,激发小麦防御反应新机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