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点游网 科技 自供电传感器首次应用 新疆无人区电力设施维护获突破

自供电传感器首次应用 新疆无人区电力设施维护获突破

2月27日,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当日,750千伏达吐一线42号杆塔自供能传感器试运行满1个月,目前设备运行稳定、数据回传准确。这标志着电力行业首次利用微能量收集技术为电力设施传感器供能取得成功,真正解决了新疆电网沙漠、戈壁等无人区设备运维受限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对新疆地区的电网智能化运维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因沙漠、戈壁等无人区的电力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不足导致运维水平很难提升。现阶段,设备状态监测主要依赖于自身安装的微气象传感器实现,而无人区传感器供电系统运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

为进一步提升传感器运行可靠性,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新技术攻关,探索微风、光照、振动、温差等微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利用压电效应与电磁机电转换原理设计出一种可在风速低至2.5米/秒条件下均能产生共振的能量收集与转换单元,研发出一种将微能量转化为传感器所需电能的供能装置,实现传感器的易部署、自供电、免维护。

经过实验室多次仿真测试后,目前已在新疆达坂城风电场和750千伏达吐一线42号杆塔处试点应用,有效支撑电厂风电功率预测及输电线路周边气象监测。本次自供电传感器的首次应用,是特殊地理环境下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为进一步提升电力设备智能化运维水平提供更多可能性。

据悉,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持续优化传感器自供能装置,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拓展自供能装置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2月27日,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当日,750千伏达吐一线42号杆塔自供能传感器试运行满1个月,目前设备运行稳定、数据回传准确。这标志着电力行业首次利用微能量收集技术为电力设施传感器供能取得成功,真正解决了新疆电网沙漠、戈壁等无人区设备运维受限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对新疆地区的电网智能化运维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因沙漠、戈壁等无人区的电力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不足导致运维水平很难提升。现阶段,设备状态监测主要依赖于自身安装的微气象传感器实现,而无人区传感器供电系统运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

为进一步提升传感器运行可靠性,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新技术攻关,探索微风、光照、振动、温差等微能量收集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利用压电效应与电磁机电转换原理设计出一种可在风速低至2.5米/秒条件下均能产生共振的能量收集与转换单元,研发出一种将微能量转化为传感器所需电能的供能装置,实现传感器的易部署、自供电、免维护。

经过实验室多次仿真测试后,目前已在新疆达坂城风电场和750千伏达吐一线42号杆塔处试点应用,有效支撑电厂风电功率预测及输电线路周边气象监测。本次自供电传感器的首次应用,是特殊地理环境下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为进一步提升电力设备智能化运维水平提供更多可能性。

据悉,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持续优化传感器自供能装置,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拓展自供能装置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自供电传感器首次应用,新疆无人区电力设施维护获突破

360点游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自供电传感器首次应用,新疆无人区电力设施维护获突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自供电传感器首次应用,新疆无人区电力设施维护获突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